“一维码” 变 “二维码”,商品 “身份证” 为什么升级了?

更新时间:2025-04-18 08:45:06 点击次数:70 次

商品 “身份证”


商品条码也被称为商品的 “身份证”,是商品的唯一身份标识 ,通常印制在商品的外包装上,一般由 13 位数字组成。


“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”


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发展,社会大众对供应链可视化、产品追溯、消费者安全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,全球各行各业致力于通过快速、精准、全面地展示商品数据信息来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,二维码因其强大的数据载量成为诸多企业首选的解决方案。


在这样的背景下,国际物品编码组织 GS1 在 2020 年底提出 “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”,目的是要在 2027 年底,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从一维条码向二维码的迁移升级,引领各领域全面实现商品二维码的识读、解析等功能。


实际上是为了实现更多信息的标识,把所有用户需要的信息集成到一个标准二维码中,解决信息不一致、不统一,避免 “一物多码”,真正实现 “一物一码”“一码到底”,使供应链数据信息能够互联互通,降低流通成本,提高经济运行效率。


自二维码迁移计划提出以来,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并推进,全球二维码呈加速发展态势。


中国 一 “码” 当先


目前,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已为超过 56 万家企业、1900 多万种商品成功发放 “二代身份证”,我国商品二维码工作走在世界前列。


当前我国商品二维码的应用主要覆盖零售、食品、医药、化妆品等热门领域。通过国际统一的二维码标准,可以提升商品数据的全面性、准确性和可追溯性。


从分布区域来看,上海、广东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的商品二维码换发量约占 60%。